電蒸汽發生器作為工業生產、食品加工、醫藥消毒等領域的重要熱能設備,通過電能轉化為熱能產生蒸汽,具有加熱效率高、控溫精準、操作便捷等優勢。為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、延長使用壽命、避免安全事故,需嚴格遵循科學規范的操作規程,確保操作人員與設備安全。?

一、操作前準備:筑牢安全運行基礎?
操作前需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,排除潛在隱患,確保滿足開機條件:?
1、設備外觀與連接檢查:檢查發生器外殼是否完好,無變形、破損;確認電源線、接地線連接牢固,線纜絕緣層無老化、破損,接地電阻≤4Ω,避免漏電風險;檢查蒸汽輸出管道、閥門連接緊密,無松動、泄漏,管道保溫層完好,防止燙傷。?
2、水質與水位檢查:電蒸汽發生器對水質要求嚴格,開機前需檢測進水水質,硬度≤0.03mmol/L,避免水垢生成導致加熱管結垢、效率下降或干燒損壞;打開水位計閥門,觀察水箱水位是否處于“低水位”與“高水位”刻度之間,若水位不足,需通過自動進水閥或手動補水至正常范圍,嚴禁缺水開機。?
3、安全裝置檢查:檢查安全閥、壓力表、壓力控制器等安全附件是否在校驗有效期內,外觀無損壞,指針歸零;手動測試安全閥起跳壓力,確保超壓時能自動泄壓;檢查壓力控制器設定值,確保壓力達到額定值時能自動停止加熱,低于下限值時自動啟動。?
4、電氣系統檢查:打開配電箱柜門,檢查內部接觸器、斷路器、加熱管接線端子連接牢固,無燒蝕、氧化;測試控制面板按鈕、指示燈功能正常,顯示屏顯示清晰。?
二、開機操作:規范流程保障安全?
開機需按步驟有序操作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故障:?
1、補水與排氣:打開進水閥,向水箱緩慢補水,同時打開水箱頂部的排氣閥,排出水中溶解的空氣與水箱內的冷空氣,直至水位達到“高水位”刻度,關閉進水閥與排氣閥;若設備配備自動補水系統,需確認補水電磁閥工作正常,水位能穩定維持在設定范圍。?
2、通電啟動:合上配電箱總斷路器,按下控制面板“電源”按鈕,設備通電,顯示屏顯示當前水位、壓力、溫度等參數;按下“加熱”按鈕,加熱管開始工作,此時需密切觀察水位變化,若水位下降至“低水位”,設備應自動啟動補水,補水完成后恢復加熱。?
3、初始運行監控:開機初期,加熱功率可設為50%,緩慢升溫,避免加熱管因溫差過大受損;觀察壓力表指針緩慢上升,蒸汽溫度隨壓力升高同步上升,同時檢查蒸汽管道閥門,緩慢打開出口閥門,排出管道內的冷凝水,待蒸汽平穩輸出后,調節閥門至所需開度。?
三、運行中監控:實時把控設備狀態?
運行期間需持續監控設備參數,及時處理異常情況:?
1、參數監控:每30分鐘記錄一次水位、壓力、溫度、電流等參數,確保壓力穩定在額定壓力范圍內,電流不超過設備額定電流,若壓力驟升或電流異常,需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鈕,排查故障。?
2、異常處理:若出現“低水位報警”,需立即停止加熱,檢查進水系統,排除故障后補水至正常水位,方可重新啟動;若出現“超壓報警”,安全閥未自動起跳時,需手動打開安全閥泄壓,同時檢查壓力控制器設定值與加熱系統,待壓力降至安全范圍后,排查超壓原因;若出現“漏電報警”,需立即切斷總電源,由專業電工檢測接地系統與電氣元件,排除漏電隱患后再開機。?
3、定期排污:運行過程中,水箱底部會沉積水垢與雜質,需每4小時進行一次排污,打開排污閥,排出污水至水質清澈,避免水垢附著在加熱管表面影響散熱,導致加熱管燒毀。?
四、關機操作:規范收尾保護設備?
設備停止使用時,需按流程有序關機,避免設備損壞或殘留風險:?
1、正常關機:先關閉蒸汽出口閥門,按下控制面板“停止”按鈕,加熱系統停止工作;待設備壓力降至0.05MPa以下、溫度降至80℃以下,打開排氣閥排出剩余蒸汽;關閉進水閥,打開排污閥,將水箱內的水全部排空,清除水箱內的水垢與雜質。?
2、緊急關機:遇到設備漏電、超壓無法泄壓、加熱管燒毀等緊急情況,需立即按下“急停”按鈕,切斷總電源,關閉進水閥與蒸汽出口閥;若發生火災,需使用干粉滅火器撲滅火源,同時疏散人員,上報安全管理部門。?
3、關機后檢查:關機后清潔設備表面,清除灰塵與雜物;檢查加熱管、閥門、管道等部件是否完好,記錄設備運行時間與故障情況,為后續維護提供依據;若設備需長期停機,需斷開電源線,對水箱、加熱管進行防腐處理,定期檢查設備狀態,防止部件銹蝕。?
五、操作人員要求?
操作人員需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,熟悉設備結構、工作原理與安全操作規程,具備應急處理能力;操作時需佩戴防護用品,嚴禁違章操作;定期參加設備維護與安全培訓,掌握水垢清理、安全附件校驗等基礎維護技能,共同保障電蒸汽發生器安全高效運行。?